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走进经开区 > 媒体关注
分享到:
[上饶日报]上饶经开区:智慧工地建设让工地变“聪明”
  • 来源:
  • 发布时间: 2020-12-11 14:43
  • 字体【      】

       看得到违章、听得到噪声、闻得到粉尘……日前,记者从上饶经开区获悉,为提升建设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该区启动智慧工地建设,让工地长出“眼睛”“耳朵”和“鼻子”,变得耳聪目明。
       方向
       构建三级智慧监管服务体系
       什么是智慧工地?“比如要‘刷脸’进出建筑工地,后台可以实时监测噪声扬尘……”据上饶经开区建设交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智慧工地是围绕施工过程管理,以高度的信息化为基础,支持对人和物全面感知、施工技术全面智能、工作互通互联、信息协同共享、决策科学分析、风险智慧预控,覆盖主管部门、企业、施工现场多方联动的可视化工程项目监管信息系统。“这样就可以把采集到的项目备案信息、主体信用信息、进度控制信息、质量检测信息、扬尘监测信息、起重机械监测信息、实名制考勤信息、视频监控信息、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等在同一平台实现实时预警、任务发布及处置,后期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据了解,上饶经开区开展智慧工地建设工作旨在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和物联网智能技术及相应设备,创新推进“市场+现场”两场联动新方式, 以“智慧+互联+协同”的现代管理理念,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构建覆盖“主管部门、企业、项目”三级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和企业生产力、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目标
       建成一批智慧工地示范片区
       “目前整体规划采用‘从上到下’的方式,综合考虑项目层、企业层、监管层业务需求,搭建集成化的协同平台。”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将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如国有投资项目)或大型规模施工企业先行先试,有序推动智慧工地发展。“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控制的需要,我们鼓励企业自建、购买技术服务、租赁服务等多种建设模式,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记者了解到,该区将在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及以上且工程形象进度在60%以下的在建房屋建筑工程,工程造价3000万元及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工程造价3000万元及以上且工程形象进度在60%以下的在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在建的所有房地产开发工程项目等工业项目及其他项目中逐步推行智慧工地建设。并从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区范围推进一批智慧工地项目建设外,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智慧工地示范片区,并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政府监管平台数据对接全覆盖,以达到示范引领作用由点到面进一步聚力提升的作用,预计到2021年全区所有政府投资规模以上新建工程及房地产开发项目将实现智慧工地全覆盖。
       路径
       建立标准分阶段逐步实施
       “我们将建立统一的智慧工地标准,强化智慧安监应用,确定各发展阶段重点任务,逐步全面实施,不求一蹴而就。”据介绍,当前智慧工地技术应用重点集中在起重机械设备管理、高支模、深基坑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监测预警,以及现场安全隐患排查、高处作业防护预警、人员信息动态管理、扬尘监测管控等五个方面和统一集成平台。该区将逐步把智慧工地技术应用重点向提高施工组织策划、强化质量管控、提高项目精益管理、优化现场资源配置、增强生产综合管控能力等方面延伸拓展。
       同时,该区将加快系统互联互通,推进智慧工地建设中人员动态信息管理数据与全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服务平台的对接,实现现场劳务队伍和工人在作业过程中涉及质量、安全行为的违规违纪奖惩信息以及职业技能、学习能力、履约能力等信息的大数据共享,方便施工企业在用工前可在全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服务平台上查询了解合作劳务单位队伍和工人的信用信息,提前排除用工隐患,降低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逐步实现质量、安全、扬尘防治、工程进度、人员管理、数据统计分析、 政府监管及协同执法等八大功能。(记者 蔡文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