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走进经开区 > 媒体关注
分享到:
[经济参考报]产业集聚效应的中部样本
  • 来源:
  • 发布时间: 2022-09-21 08:00
  • 字体【      】
产业集聚效应的中部样本

    编者按

    创新驱动的产业集聚效应正在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广袤的中部腹地不仅有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而且在高技术的全方位嫁接中,资源优势也逐步显现出来。在交通快速发展打破地域界限之后,中部地区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容量更大,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更强,让中部地区具有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江西:高技术嫁接优势资源

    今年1月至7月,江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记者调查发现,江西抢抓新机遇,光伏、锂电等新兴产业强劲增长,成为拉动江西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产业数字化的推进,使得跨区域转移而来的产业在江西实现重构,增添发展新动力;数字产业化让一批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供应商落户,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产业生态链渐次形成,江西产业版图正在扩大。

    新兴产业成增长引擎

   走进江西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制造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赶制即将发往海外的订单。

    “全球每10块光伏组件中,就有1块晶科制造。”公司副总裁钱晶自豪地说,今年一季度晶科成为全球首个组件出货量累计超过100GW的光伏企业,上半年企业实现营收334.07亿元,同比增长112.44%。



这是在江西省南昌市赣江畔拍摄的LED灯光秀。新华社发(马悦 摄)

    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成为共识,这为光伏、锂电等新能源产业带来发展新机遇。江西将新能源产业链作为省重点产业链之一,努力在产业变革中走前列、争上游。

    抢抓新机遇,靠的是硬实力。

    连续19次刷新行业技术世界纪录、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53个……钱晶说,十年间,晶科能源通过技术创新,使得光伏电价从一度电几块钱下降到不到一毛钱,让光伏发电成为真正的替代能源,企业光伏产品受到全球认可。

    为优化提升锂电池安全性能及续航里程,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赣锋锂业”)早在2016年就设立固态电池研发中心,如今固态电池研发成果正在实现商业化。日前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赣锋锂业签署协议,表示在综合技术、质量、成本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条件下,优先引入赣锋锂业新型电池方案。

    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江西省锂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一个个研发机构在加强基础领域、关键材料和前沿技术研发及产业模式创新方面形成合力,推动江西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江西新能源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今年上半年,江西新能源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50.7亿元,同比增长93.5%;实现利润总额227.2亿元,同比增长279.9%。

    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对江西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愈发凸显。今年上半年,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2%、13.6%、1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5.1%、39.8%、28.5%。

    产业承接地实现反超

    没有车间的概念,一条长达600米的生产线,刷新行业纪录……总部位于广东东莞的江西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其最大的生产基地设在江西赣州龙南市。

    此前,公司董事长蔡志浩决定把一个生产基地从东莞搬到龙南;5年过去,这个基地生产的手机线路板销往全球市场,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

    “这里的智能制造水平已反超该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的3个基地,今年我们计划把研发基地也搬来龙南。”蔡志浩说。

    不仅南来,还有北往。

    从天津到江西投资的李浩迪,实现了打造智能化工厂的梦想。

    走进鹰潭中线新材料有限公司的5G工业互联网应用中心,只见数据大屏上,设备总数、当日耗电量、当日总产量等数据一目了然……公司董事长李浩迪告诉记者,鹰潭智慧工厂相比天津传统工厂,产量每天提高一倍多,人力还节省了一半。

    “传统铜产业急需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曾在天津经营铜加工企业多年的李浩迪说,传统铜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行业利润薄。

    当李浩迪来到“世界铜都”鹰潭时,没想到这里竟还是一座“智慧之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让他将新技术运用在新基地的决心更加坚定。

    从承接生产基地到承接研发机构,从传统模式沿用到生产流程再造,背后显现的是产业梯度转移新动向,也反映出江西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

    为鼓励企业深化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应用,江西发布《江西省“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江西省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5)》等一系列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举措。

    截至今年上半年,江西企业上云数量突破14万家,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0.7%,已建设1433个数字化车间(工厂),重点培育了15个智能制造领域的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服务综合体。

    数字生态链正在形成

    位于上饶市的江西捷配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下称“江西捷配”)内,产能匹配、物流信息、产品溯源数据在“工业大脑中心”显示屏上实时呈现。

    公司总经理黄成介绍,这是他们针对中小微企业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平台,使用这个平台的生产企业可利用实时数据,在精细化管理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一旦上游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就会相应降低下游客户的采购成本。这样便会吸引更多企业,数据资源愈多,经济效益愈明显。目前这套系统连接了全球众多研发工程师和数万家上下游工厂,大家利用大数据算法,实现资源共享,精准供需匹配。”黄成说。

    近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涌现了一批类似江西捷配的企业,为各行各业提供数据服务和解决方案,激活一个个数据新要素,形成大大小小的数字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赢数字者赢未来。

    今年6月发布的《江西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将夯实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和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等作为重点任务内容。上饶市委书记陈云表示,当地正抢占数字产业先机,围绕建设区域性大数据中心、打造千亿级大数据产业矩阵目标,汇聚了华为、腾讯等一批领军企业,落户数字经济企业突破2000家。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风口,今年江西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一号发展工程”。上半年江西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4213.48亿元,同比增长15.1%。江西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西将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努力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记者 程迪 崔璐 南昌报道

    山西:新兴产业集聚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5.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0.8%,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山西新兴产业强劲增长。作为产煤第一大省,山西如何破除资源型经济路径依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产业转型成色,受到关注。

    回望过去,山西因过度依赖煤炭,错失了一些发展机会。2016年山西启动煤炭去产能,2018年实施煤炭“减、优、绿”发展战略。2021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震荡,煤价再次飙涨,山西继续保持定力,要煤但不靠煤。

    山西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在坚决完成保供任务的同时,积极推动煤炭和煤电、煤电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五个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能源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

    “初始瓦斯浓度92%,当前瓦斯浓度80%,抽放情况正常。”在华电煤业集团山西石泉煤业公司井下一处工作面,煤矿安全员用随身携带的设备,实地测量瓦斯数值。

    “先要抽采3年瓦斯,才能开始采煤。这既是为了安全,也是为了低碳。”石泉煤业董事长白鹏说,煤层气俗称瓦斯,既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也是难得的清洁能源。通过对煤层气的抽采利用,煤矿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12万吨。

    自2019年起,山西试点推进煤与瓦斯共采、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等煤矿绿色开采,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并出台减免资源税、银行贴息贷款等支持政策。目前全省煤矿产能中,75%以上是先进产能,累计建成23座智能化煤矿、572处智能化工作面,24座煤矿实现5G入井,智能化矿山建设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煤制特种油蜡、煤层气制金刚石……煤炭正在从燃料向原料、材料和终端产品转变。山西坚持“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方向,精心布局了多条低碳产业链,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在使传统能源变“绿”的同时,山西大力发展新能源,目前全省风电装机2217.7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546.8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31.8%。今后3年,山西将开工建设8到10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一步增强“绿电”支撑能力。随着氢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利用有序推进,能源家族不断壮大。

    “煤价下跌,无力转型;煤价上涨,无心转型。”这是一句过去流传的转型悖论。山西当前正以“啃硬骨头”的坚韧决心,破除对资源型经济的依赖,把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两个转型”作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021年6月,山西省发布《“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提出推动转型发展的四大支柱型、五大支撑型和五大潜力型产业,并在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培育、市场开拓方面给予系列扶持。山西因地制宜将资源优势变为转型发展优势,以市场化机制为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户提供0.3元/千瓦时的电价。

    聚焦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等“六新”,山西今年遴选出10条产业链,优选20家“链主”企业,实施全产业链培育工程,并制定实施“链主”企业配套率奖励,促进新动能集聚。

    从国内最大的无烟煤基地到新材料制造“新势力”,华阳集团在减掉4000万吨煤炭产能后,锚定高端碳纤维、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化学储能等新材料转型产业。集团董事长王永革表示,集团非煤产业占比逐步上升,转型虽有阵痛,但大家对培育新产业满怀信心。

    多项政策利好下,山西转型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能力5年翻了3倍,综合算力指数在中部省份排名第一,手撕钢、高端碳纤维等上百种新产品处于国际国内领先地位。

    在位于怀仁市的蕴宏环境科技公司内,一台数米高的研磨机正在运转,一辆辆封闭罐车将胶凝材料拉往建筑工地。公司首席科学家倪文说,通过物理研磨和科学配比,钢渣、矿渣等工业固废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21年山西9.1%的经济增长中,7.1个百分点是由非煤领域贡献的。今年前7个月,山西节能环保产业增长74.6%,光伏电池增长11.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

    产业转型关键在市场主体。一段时期以来,山西吸引外来投资乏力,市场主体发展缓慢,不少企业家对山西的营商环境表示担心,这成为产业转型必须跨越的一道关口。

    山西下大力气打出提升营商环境、发展市场主体的“组合拳”。开展极简审批行动、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建设“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在前期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山西又出台《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提出119条惠及面更广的改革事项,着力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市场主体不仅希望好办事,更希望能有大发展。山西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减税降费等工作专班,围绕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和强化要素保障,分别出台了48条意见和78条措施,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今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山西省即召开抓落实提高执行力推进会议。全省上下解放思想、提升能力、改进作风,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营商环境的优化,为企业发展带来切实红利。”晋中市尚风绿谷碳中和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陈云伟说,项目开工建设前,政府与项目组签订了代办协议,倒排全流程手续办理排期表,办理时间比原先节约一半,拿地后即可开工。截至7月底,山西省市场主体达到364.2万户,同比增长21.6%。实有企业数量历史性迈上100万户的台阶。(记者 赵东辉 晏国政 梁晓飞 王劲玉 太原报道

    安徽: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

    脑认知与神经计算、类脑多模态感知与信息处理、类脑计算系统……在合肥高新区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一系列酷炫的类脑黑科技仿佛打开了未来世界的大门。据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脑科学是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最终疆域”之一,也是典型的未来产业,类脑智能的研究将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重要的依据。

    同时,实验室还对外开放了“类脑智能学习平台”,支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调试、训练与业务支撑,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降低人工智能创新门槛。

    近年来,安徽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和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未来产业创新主体,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在中安创谷科技园一期A座36楼的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工程师们正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多种对地观测手段并融合数字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对地球进行数字化重构。

    “数字地球可以理解为把地球装进计算机,用数字地球的框架实现资源、能力、需求的连接,进行共建、共创、共享。”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说,可计算的数字地球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它能将地球的原始数据转化成可以理解的信息,打造一个孪生地球,未来公司开发的基于数字地球的数字产品可以线上运营,给卫星数据找到应用场景,最大化卫星数据价值。

    把握科技创新前沿,才能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制定可控核聚变技术工程化、商业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可控核聚变技术工程化、商业化进程;关注生物制造、类脑科学、质子医疗装备等未来产业技术变革态势,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十多年来,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诞生,助力国家抢占前沿科技领域国际竞争制高点,而安徽也在这其中摸索出了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在科技丛林的支撑下长出产业雨林。

    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介绍,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一路创新、沿途下蛋”,已衍生出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新兴产业,孵化出20多家高新企业。目前,可控核聚变中的超导技术、低温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实现超导质子治疗系统国产化,相关技术成功孵化出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并已在合肥建造离子医学中心,围绕肿瘤治疗持续推进技术应用和装备开发。

    聚焦未来产业,安徽已启动实施“培育+引进”战略,加快培育一批未来产业“独角兽”企业,同时,面向未来产业,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不久前,安徽发布“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据介绍,“科大硅谷”将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以中国科大作为标识,吸引和号召更多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校友、科研人员来皖创新创业。

    在“科大硅谷”核心区,东西走向、双向四车道的云飞路并不算主干道,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把它称为“量子大道”。道路两侧有国盾量子、本源量子和国仪量子三家主要从事量子技术研究的企业,周边分布着20余家量子关联企业,“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集聚”的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生态圈已经形成。2021年,这里的量子核心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6.6亿元,较2020年增长53%。

    “当前全球产业竞争正在演变为科技的竞争。”安徽省发改委产业发展处处长刘文峰说,安徽将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加快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构建增长点,牢牢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记者 吴慧珺 合肥报道